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校史浮雕墙设计的叙事性表达
阅读次数:629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13 14:16:57

校园浮雕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能很好地美化校园环境,更能不知不觉地陶冶师生性情。每所学校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所以每个学校的校园浮雕都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与内容指向。在众多的校园浮雕墙建设中,对校史的书写与呈现构成了浮雕设计的主要内容,而校史浮雕墙也成为了除校史馆之外另一个集中展示学校历史的文化阵地。

校史浮雕墙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要求紧紧围绕“校史”这一主题。对于设计师而言,如何用雕塑语言讲好校史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讲好校史也就是讲好关于学校的故事,除了发掘学校的校史资料,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去“讲”,也就是考虑如何用浮雕的叙事性语言实现恰如其分的叙事性表达。

640.png

一、叙事理论与雕塑艺术的

叙事性认识

(一)叙事与叙事理论

“叙事”一词的含义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就是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它是“由一个、两个或数个叙事者对一个、两个或数个受述者所进行的对一种或多种真实或虚构事件的详细叙述”。叙事严格来说包含两个部分,即叙述和故事,也就是讲什么故事(WHAT)和怎么讲故事(HOW)。故事则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几个要素。从广义上来说,叙事是一种人类将对外界的感知与经历所组织起来的特有能力,所以无论是文学、绘画、雕塑都有其叙事的一面,并具有概括、总结、诉说情感的作用,进而渗透着普遍的审美意识。叙事理论(即叙事学)发端于小说研究,是一种“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后随着结构主义大潮的兴起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并慢慢拓展到其他艺术领域。

640 (1).png

(二)雕塑艺术的叙事性

在漫长而古老的人类历史进程中,雕塑几乎与人类社会文明相伴而生。原始先民所制造的第一个石器工具已内含有雕塑造型的意味,而雕塑艺术的自觉则发轫于人类的纪念活动——从原始祭祀到现代纪念活动,都离不开对过往时空的追溯。无论在哪个时期,雕塑都肩负着记录时代、生活、思想的重要职责,其叙事性语言是与生俱来的,它所体现出来的叙事性也恰恰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在世界雕塑史上,叙事性的雕塑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也格外深远,不同作品的叙事性表达方式对当下的雕塑创作提供了诸多参考价值。


二、校史浮雕墙叙事性设计的

主要形式

校史浮雕墙作为记录和展现学校历史的重要媒介,叙事性以多种具体的形式存在于设计之中,主要可分为两大形式:一是空间性叙事,二是时间性叙事。

640 (2).png

(一)空间性叙事

“空间性叙事”注重表达静态的“物”,所以其特征在于体现“画面感”。在描述一座大型浮雕作品的时候,人们常常用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等词语,究其根本在于其画面感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任何浮雕都希望能在有限的空间去表达无限的意境,所以设计师所选择的校史元素一定是“典型环境”、“典型情节”与“典型人物”。在上文提到的故事几大要素中,地点在空间性叙事中是最为普遍和典型的,但时间与人物也有特殊的表现形式。

在一所学校的历史变迁中,外在硬件设施的变革是最为明显的,其中又以学校的校门最为典型。因此,在校史浮雕墙的设计中校门元素的使用也最为普遍。对于一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学校,不但经过了从书院、学堂到学校的变革,而且有着多次迁校的历史,对老校区、老建筑的还原,不仅能让师生了解学校的历史,产生在校自豪感,更能为毕业生留下回忆与感动,成为每一位校友的情感寄托。此外,学校的建校日期、学校的第一任校首,抑或是学校知名的校友,这些都是能够诉说学校历史底蕴的代表,将这些校史元素集中呈现,并融合于浮雕墙同一时空,不仅是与历史对话,更是与未来同行。

640 (3).png

(二)时间性叙事

“时间性叙事”擅长于表达在时间中承接的事物,易于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故事的内容。对于校史浮雕墙而言,除了浮雕的画面自身能够以时间线索讲述校史故事,更能借助文字表现具体的事件与情节。并且,现代浮雕墙还可以融入音乐、视频等媒介,它借鉴了校史馆的动态展现形式,既是对传统浮雕的一种补充,又是一种生动的演绎、大胆的创新,增强了浮雕墙的表现力,达到吸引观众和传达信息的目的。

浮雕本身是静止的,但是从时间性叙事角度来说其叙述的内容是生动而鲜活的。线性的时间叙事让浮雕墙横向延展,犹如一幅历史长卷,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利于观众接受。在浮雕画面的设计中,往往还需要文字作为辅助。文字是视觉沟通中最基本的符号,虽然说没有画面那样直观,但是精要的描述能够让画面表达更加准确,实时捕捉和控制观众的注意力,带动观众的情绪,激发观众的想象。可以说,正是画面和文字的结合,才赋予了浮雕“说话”的能力。

此外,音乐、视频等媒介旨在进一步调动观众的感官体验,其与浮雕画面、文字结合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不过,在具体的设计与执行中,需要做充分的实地考察,分析建设条件,并以内容的要求为先,切莫喧宾夺主,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创新而创新。

640 (4).png


三、校史浮雕墙叙事性设计的

主要原则

在校史浮雕墙的设计与制作中,往往要根据学校的历史、校园的地形和当地的气候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而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中,一般也要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浮雕墙叙事性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尊重历史性原则——延续校史发展历程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校史除了回顾学校过去的生活、成绩与荣誉,更能够对当下和未来产生指导意义。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浮雕墙叙事性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进程,以校史沿革为核心叙事线索将内容按时间顺序或主题的方式进行排列,以真实、准确的浮雕设计语言记录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而反映出历史的延伸与发展轨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史的育人功能。

640 (5).png

(二)文化传承性原则——传递学校文化精神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活的灵魂,它彰显着学校的个性与品质,也是团结师生的文化纽带。因此,在校史浮雕墙的叙事性表达中,体现学校文脉沿袭、传递学校文化精神尤其重要,从基础的画面设计到浮雕墙的整体效果,都应创造出一种体现学校文化的氛围与意境,以增强整个校园的文化气息。

(三)差异共存性原则——体现学校象征符号

差异共存性是针对不同学校自身的个体差异性特征而提出的。学校的发展历程,反映着国家层面的教育发展浪潮;国家教育政策与方针的变革,势必左右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但是,每一所学校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与精神内核,校史浮雕墙的设计应当在普遍共性中发现并接受个体的差异,充分发掘、提炼学校的象征元素,进而通过精准的叙事性表达发扬其校园文化特征。

微信图片_20240413142519.png

校史浮雕墙在校园浮雕中是非常典型且特殊的存在,它是学校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校史浮雕墙的设计中,设计师应当注重和强调叙事性设计创新的思维与理念,将受众的视线引入自己创造的叙事结构和主题中,从而实现校史浮雕墙的文化功能和精神追求。